從碳焦慮到碳商機:探討台灣的碳權交易

全球碳交易於1997年《京都議定書》,基於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是全世界都得面對的問題,希望能透過經濟角度改善地球環境。

在臺灣,碳交易市場也日益發展,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但是,臺灣的碳交易市場也存在著很多機遇。隨著臺灣政府對碳減排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碳交易市場的潛在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此外,臺灣的一些企業也開始將碳減排作為一項新的商業模式,透過自願性碳權進行減碳的動作,這為碳交易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什麼是碳交易,它是如何運作的?

碳交易是一種基於市場機制的減排方式,它的核心是碳排放許可證的交易。它有分強制性碳交易制度和自願性碳交易。

其中強制性碳交易制度,是政府根據國家的減排目標和碳排放總量管制,向企業發放一定量的排放核配量。

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碳排放量需求,在碳交易市場上買賣碳排放許可證。

如果企業的碳排放量低於其擁有的碳排放許可證數量,那麼它可以將多餘的碳排放許可證賣給其他企業,從而獲得一定的收益。

反之,如果企業的碳排放量高於其擁有的碳排放許可證數量,那麼它需要向其他企業購買更多的碳排放許可證,從而減少碳排放量。

碳交易的核心是通過市場機制來調節碳排放的價格,從而激勵企業減少碳排放。如果企業減少了碳排放量,那麼它就可以減少碳排放許可證的需求,從而降低碳排放許可證的價格。這樣,企業就會受到激勵,從而進一步減少碳排放量。

自願性碳權產生程序
  1. 減量額度申請計畫書

企業透過減量投資,依照國際組織或各國政府(我國則是環境部),發布的減碳方法學,完成減量額度申請計畫書。

  1. 減量額度申請註冊

一定要有被國際認證的第三方機構(例如TUV或BSI)確證,才可申請註冊。

  1. 碳權核發

當減量額度申請通過註冊後,就可以開始執行減量計畫。再經由國際認證的第三方機構查證,他們要確定一切的相關數據符合相關標準或程序,就能得到聲明書,爾後向權威機構申請減量額度。

碳權品質和準則

國際機構提出「擴大自願性碳市場規模工作組」,建議若要進行高品質碳權或減量額度應該遵循「核心碳準則」(Core Carbon Principles,CCPs),其標準如下:

  1. 真實減碳:碳可進行計算和量測
  2. 建立真實與可靠的基線:一定要有可對比的基線排放量,就像若用太陽能取代石油發電,石油發電排放就是基線排放量。
  3. 可監測、查證:程序必須透明,同時成果還得經過合格第三方機構查證
  4. 外加性:必須合乎法規,重要的是沒有接受各國政府補助或其他誘因。
  5. 永久性:減量效果要維持永久,例如風力發電就能取代石油發電。
  6. 最小洩漏量:舊的設施不可再另外它用
  7. 僅用一次;碳權不能重複使用,只要一經使用,就會立刻註銷碳權效力。
  8. 不能造成其他環境問題:不能因執行減量專案,造成其他環境的問題。
駕馭碳交易平臺釋放碳權的潛力

在臺灣,在2023年8月7日於高雄成立碳交易所,這些平臺通過提供碳排放許可證的交易服務,為企業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安全的碳交易環境。同時,這些平臺還提供了一些碳交易相關的資訊和服務,例如碳排放量核算、碳排放授權管理等,為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碳交易服務和支援。

臺灣碳交易服務和資源

在臺灣,碳交易服務和資源也越來越豐富。政府和一些機構為碳交易市場提供了很多支援和幫助,例如碳權的發放和管理、碳排放量核算、碳交易市場監管等。

此外,一些企業和機構也在積極探索碳減排和碳交易的新模式和新應用,促進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和創新。

企業因應淨零轉型的主要措施,包含企業內部自身節能減碳、購買綠電憑證、自身進行碳減量額度等方式。

碳權交易的確有效降低企業淨零成本,能幫助企業更快進到手節能減碳的步調。

但企業如何進行節能減碳,避免漂綠形象,就是企業ESG轉型重要的課題。

從碳焦慮到碳商機

從碳焦慮到碳商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隨著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和成熟,碳減排和碳交易將成為推動臺灣經濟轉型和永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企業可以通過參與碳交易,減少碳排放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創造新的商業機會,從而實現碳興奮。

政府和相關機構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場的法律和制度,提高碳交易的市場參與度和交易活躍度,為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和創新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支援。

結論

碳交易是推動減排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促進經濟轉型和永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企業可以通過參與碳交易,有新的思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創造新的商業機會,實現碳轉型。

政府和相關機構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場的法律和制度,提高碳交易的市場參與度和交易活躍度,為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和創新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支援。

讓我們一起從碳焦慮到碳商機,共同推動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和創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