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遷的ESG企業價值

雖然之前國發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政府也讓許多基金會引導企業進行減碳轉型,但許多老闆還是一頭霧水,說著:「是有想要做啊!但資料真的太多,不知道該怎麼做?腦子一團亂完全沒有方向!」

只要一提到ESG,缺乏資源的中小企業,更是上至老闆,中至主管,下到員工充斥著濃厚的「碳焦慮」氛圍。大多是「沒有完整對策」、「實在不了解碳稅的細項」、「不知道怎麼進行碳盤查?」「碳足跡和碳盤查一樣嗎?」真的很怕國際客戶一封Email來就把公司全體同仁問倒。

通過一些教育、資源和創造力,幾乎任何人都可以為減少排放作出貢獻。壞消息是,情況比任何人預期的都要糟糕。如果我們想在2050年實現《巴黎協定》的全球淨排放目標,我們必須迅速採取行動。

挑戰在於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我們如何將減排這樣的抽象概念轉化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我們都需要考慮種種因素,以及企業開如何創造ESG永續價值,並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企業老闆願意改變的勇氣

當眾多同行還處於茫然不知,還在觀望著同行,並等著其他人「當出頭鳥」時,一位老闆願意改變公司經營多年的理念和方針,並跟上時代潮流前進時,需要巨大的遠見、超強的能力和打死不退的勇氣,同時還能撐過千錘百鍊的挑戰,這需要極大的意志力。

因為世界速度太快,就算暫時從第一個走出來成為「第一名」,市場瞬息萬變,幾乎得如履薄冰的下戰略,指導員工往前邁進。

淨零碳排放的定義?

在氣候變化的時代,減少我們的碳足跡已變得越來越重要。

簡單地說,淨零碳排放是指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和從大氣中移除的二氧化碳量之間的平衡。到2050年,我們的目標是將我們的全球二氧化碳淨排放量減少到零。這意味著減少我們的總排放量,並通過再生能源或提高能源效率等額外措施抵消任何剩餘的排放量。

作為這個地球的公民,我們有責任通過永續做法幫助減少我們的碳排放量。這樣做將幫助我們產生持久的影響,使後代受益,甚至可以幫助改善空氣品質、公共衛生和水資源。

 

實現淨零排放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ESG將全球的企業拉起來一起解決碳排放、氣候變遷的問題,讓企業共同分攤使用環境的成本。碳交易市場已經是必然的趨勢,高碳排產業今後得改用太陽能、風電來取代化石燃料發電。然而,這些只能做到減碳,要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難度其實很高。

  • 改革我們的能源來源。為了真正達到淨零排放,世界上大部分的能源將需要來自可再生資源,如太陽能和風能。
  • 投資於基礎設施。我們將需要徹底改造老化的城市基礎設施,包括建築、運輸系統和廢物管理,以減少能源的低效率。
  • 重新思考農業。氣候友好型的農業實踐必須成為常態,例如從單一作物轉向永續農業,減少森林砍伐。
  • 碳捕捉技術是解方,從生產製程把碳轉變為化工原料、海藻養殖。可直接從大氣層把碳捉下來,封存地底。
  • 我們最熟悉的種樹活動其實對碳中和的效益不大,但造林價值在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樣性。

這些可能看起來都是艱巨的任務,但通過正確的投資、技術進步以及政策和行為的轉變,我們可以取得有意義的進展。

金控業用資金引導企業轉向ESG

以往老闆聽到環境保育就是需要大量的錢,總覺得花錢在愛地球上,公司就會減少盈餘。開發新技術的確需要大量的資金,世界各國政府運用公權力迫使金融業把資金投到減碳產業上。

銀行對企業貸款客戶,會審核企業的ESG和減碳經營狀況,對於高碳排的公司則漸漸緊縮貸款和投資。藉此引導企業重視淨零碳排、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方針。

提前向氣候靠攏,成為頂先和突出的一方。

以前的商業模式以低價與便利為主,隨著ESG浪潮,越來越多國家會導入碳價,代表著企業要付出比以往更貴的代價才行。過去只比「成本」的商業競賽已經結束了,現在比的是企業面對氣候問題的韌性。

排碳者會付出適切的代價,你會發現整個系統都改變了,我們不能再依賴低廉的石油和塑膠了,新的商業系統將重新誕生。

再企業設計ESG商業模式時,不只將E成為競爭力,也可以透過S考量到所有利害關係人,最終也能將G的公司治理,提升到高品質的決策標準。

政府和企業的關係

台灣要永續發展,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台灣推動淨零減排,國營事業扮火車頭,大企業發展低碳技術,以大帶小,透過綠色供應鏈帶動中小企業轉型。而再生能源相關投資,有機會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政府部門的四大面向:

  1. 打造零碳能源系統
  2. 提升能源系統韌性
  3. 打造綠能產業生態系
  4. 促進去碳能源和國際合作

除此之外,台電也關注兩件事:提高自己發電效率,降低碳排,還要有足夠韌性的電網。

當然企業自己本身也可以開發可再生能源,追求能源效率,並轉向永續的採購流程。減少自己的運營排放,如貨物運輸或產生溫室氣體的冶煉等過程。

政府有更大的責任,需要制定政策,支援綠色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投資,同時確保它們不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還可以對還沒有這樣做的行業引入稅收或法規,以激勵他們減少排放。

如果我們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企業和政府都需要一起努力。這將需要全球範圍內的巨大努力,每個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專注於現有的技術解決方案,投資於綠色基礎設施,制定政策激勵公司減少排放,並激勵清潔能源而不是化石燃料,我們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圖片來源於

台北市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

國發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

111年經濟部工業局碳足跡講習會講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